读完《他们凭什么上清北》掌尚策,合上书,心里满是沉甸甸的触动和惭愧。看到那些孩子们为了考上清北大所吃的苦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,让我这个老阿姨深感惭愧。别说曾经18岁的我望尘莫及,就连现在快要到不惑之年的年纪也做不到。
我总结了这些学霸的考学之路,发现他们身上都有这些共性:
01明确的目标
这些学生中,有的从初中起就稳居学霸行列,但更多的则是在高中某个拐点才立下了冲击清北的目标。目标明确后,他们便开始奋起直追,以目标为导向,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,然后每天按计划推进。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,他们都会认真分析错题,找出薄弱环节,有的放矢的进行攻克,以此再制定新一轮学习计划。
02有学习方法
他们每个人都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总结起来无外乎三点:第一,牢牢掌握基础知识。有些人进入高中后成绩并不好,跟不上老师节奏,不会做课后作业,模考分数也徘徊不前。面对这些问题,他们会再次回归课本,确保把每个基础知识点和每个公式定理都吃透。学习就像盖房子,基础知识是地基,只有地基牢固了,上面的结构才稳固。第二,题海战术。基础打牢后,他们便投入大量精力刷题,目的就是吃透一个知识点的所有变形与考法。有句话叫:不是老师出题的坑多,是我们走的路太少掌尚策,题海战术就是帮他们把路走宽、走熟。书里提到一位女生,一天就能用完一支中性笔芯,这份付出和毅力,能有几人做到。第三,利用错题本查缺补漏。到了高三最后一学期,市面上该有的题型大家基本都已经练过,如何降低错误率才是决胜法宝。高考前一两晚,大家都不再做题,而是捧着错题本做最后一次的查缺补漏。
展开剩余60%除了这些共性方法外,有个女生在面对解不出数学压轴题的困境时,她利用自己记忆力好的优势,让班里的数学学霸把压轴题按类型总结出解题思路和步骤,她再一字不落的背下来。再遇到答不出来的题时她就套用背过的模板来解题,这招果然帮她把数学成绩提了上来。
03勤能补拙
我们以为考进清北的学生都是一路开挂的天之骄子,其实不然。他们中有些人刚上高中时成绩平平,有些甚至整个高中成绩都起起伏伏,还有的人更是到了高三第一个学期末才下定决心冲刺清北。书中有个叫朱静静的女生,她的访谈让我两度落泪。她知道自己的差距后,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,其余时间全扑在学习上。睡眠不够导致她白天犯困,为了不让自己犯困,她在手腕上戴根橡皮筋,困了就狠狠弹自己一下。后来橡皮筋的疼痛也无法阻挡她的困意,她干脆站到教室最后面听课。凭着这股狠劲,她从年级200多的排名进步到了年级前100名。
04极致的自律
制定好计划后,他们带着“拼命”的心态去执行,这份极致的自律令人动容。除了上课抗困的细节,朱静静还有一件事让我湿了眼眶。在她排名进入全校100名的那个寒假,她天天泡在图书馆,唯独大年三十那天没去,因为年三十图书馆也闭馆了。北方的冬天,早晚寒风吹得刺骨,她却仍旧每天骑车往返于家和图书馆。为了节省时间,除了年三十那顿午饭,其余时间的午饭都是在图书馆用一桶泡面加两根火腿肠对付。大年初一,妈妈心疼她,劝她多休息一天,她执意不肯。在访谈中她说道:不是多休息一天会耽误学习进度,而是休息会打断我好不容易保持的学习状态,状态被打断后又要好几天才能找回来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寒假开学后的第一次月考,她从全校100多名冲进了前10名。
05坚定的信念
确定考入清北的目标后,他们的求学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。有人因成绩差而自卑,有人因付出努力后仍看不到起色而质疑,但短暂调整后,他们都能再次出发,深信不疑的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。这就是相信的力量,只要认定了方向,不管前路多坎坷,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坚定的走下去。
这本书打动我的不是“清北”的光环,而是光环背后的“坚持”与“付出。这些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只是考学秘籍,更是通往任何人生目标的通用法则。
18岁的他们用这些品质敲开了理想学府的大门掌尚策,人到中年的我们,虽然早已告别高考考场,但依然能从他们的故事里汲取力量。无论是职场进阶,还是追寻梦想,这份“为了目标全力以赴”的劲头永不过时。毕竟,真正能定义人生高度的,不是起点的天赋,而是途中不肯认输的勇气与踏实前行的脚步。
发布于:河南省恒汇证券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