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0日,武汉军山校区热闹得像过年一样。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这儿举行。近600名工程硕博士新生,背着行囊,带着梦想宏牛操盘,正式踏上新征程。他们不是来混个文凭,而是要成为能扛大事的“国之栋梁”。
这场典礼不只是走个形式。副校长解孝林站上台,讲得简单又实在。他说,现在国家正处在关键时刻,科技和产业得往前冲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就是国家的一张王牌,目标是突破技术难关,助力产业升级。他鼓励新生们要把个人梦想和国家需要绑在一起,努力钻研技术,打开国际视野,守住科学底线,将来站在创新前沿,活跃在实践一线,干出点真名堂。
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来捧场。管委会副主任朱晓寒说,经开区和华科大合作多年,成果一个接一个落地。学校建军山校区,培养工程人才,开发区全力支持。他们的目标是把校企合作搞得更紧密,打造一个产教融合的新样板。这话听着接地气宏牛操盘,意思是企业和学校一起发力,培养出的学生能直接上手干活。
老生代表王首越站出来分享经验。他是2023级人工智能领域的直博生,讲起自己的经历,句句都在点子上。他告诉新生,国家需要什么,咱就得钻研什么。光在教室里啃书本不行,还得在实践中磨出真本事。他的话让台下的新生们眼睛发亮,恨不得马上冲进实验室。
新生代表王之义也不甘示弱。他是2025级半导体领域的直博生宏牛操盘,代表全体新生表态:一定努力学习,争取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。他的发言没啥花哨词儿,但那股子干劲儿让人觉得靠谱。半导体这行当,现在可是国家急需的硬核领域,这些年轻人肩上的担子不轻。
导师们也来给新生打气。校内导师许剑锋是机械学院的教授,他说,科研得早做规划,基础得打牢,实践更得抓紧。企业导师李径亮来自东风汽车集团,讲得更直接:想干大事,就得拿理想当帆,奋斗当桨,创新当翅膀。他的话听着像在拉家常,但句句戳心,让人觉得不努力都不好意思。
华科大这次可不是随便搞个仪式。这学校是国家首批“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”和“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”试点单位,任务重得像座山。学校想方设法把课程、案例、导师和实践平台捏合在一起,目标是培养出能直接上战场的工程师。这种产教融合的路子,简单说,就是让学生在学校学真本事,出了校门就能为企业、国家干实事。
这场典礼背后,其实是国家对科技人才的渴求。现在国际形势复杂,科技竞争像赛跑,谁跑得快谁就占先机。华科大的这些新生,学的都是硬核专业,像人工智能、半导体、机械工程,都是国家急需的领域。他们不是在象牙塔里做学问,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,帮国家突破技术瓶颈。
想想看,这些年轻人将来可能造出更智能的机器人,更先进的芯片,甚至更好的汽车。他们在军山校区起步,背靠学校和企业的支持,未来可期。就像种树一样,今天种下小树苗,明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,为国家遮风挡雨。
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有点小激动。600多个年轻人,带着满腔热血,准备为国家科技事业冲锋陷阵。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学校、企业、政府都在背后撑腰。华科大的培养模式,就像给这些年轻人插上翅膀,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。
说到这儿,不得不提一句,华科大的校训“明德、厚学、求是、创新”可不是白说的。这八个字就像个指南针,告诉学生们怎么做人、怎么做事。守住道德底线,学好真本事,追求真理宏牛操盘,勇于创新,这不就是国家需要的工程师的样子吗?
恒汇证券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